f1车手乐扣值得是汉密尔顿,这是车迷给他取的外号。刘易斯·汉密尔顿1985年1月7日出生于英格兰斯蒂夫尼奇,英国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赛车手,七届F1世界冠军得主,也是F1史上第一位黑人车手。
2007年初登陆F1舞台便创下连续9站登领奖台的纪录,2007年以1分之差惜败,获得年度亚军。2008年成为F1史上首位夺取个人冠军的黑人车手。

2021年f1各车队车手名单:
梅赛德斯车队:汉密尔顿、博塔斯
红牛车队:维斯塔潘、佩雷兹
法拉利车队:塞恩斯、勒克莱尔
威廉姆斯车队:拉塞尔、拉提菲
迈凯伦车队:诺里斯、里卡多
红牛二队·马丁车队:加斯利、角田裕毅
哈斯车队:马泽平、舒马赫
雷诺Alpine车队:奥康、阿隆索
阿斯顿·马丁车队:维特尔、斯托尔
阿尔法·罗密欧车队:莱科宁、吉奥维纳兹
英国人是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的!有三座大山,英国人“无法翻越”,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独立。到底是哪三座大山呢?
1、第一座大山:趋势!英国在北美不得人心,美国独立成为必然
1756年–1763年,发生了著名的七年战争。七年战争导致的结果是,英国出现巨大亏空,有122亿英镑的赤字。为了弥补亏空,英国开始在北美十三州加大各种税务的收取。
1764年,英国在北美十三州实行《糖税法》,这导致白糖、咖啡、白酒、亚麻、丝绸等物资大量征税。这增加了英国不少的收入。看似和北美民众无关,但物价高了啊!
北美民众生气了!
1765年,英国人在北美十三州实行《印花税》,这和北美十三州每个人都是有关的。印制任何书籍、物品,都要上税。
但,出台这个税法,英国人没有通过北美殖民地议会,而是单方面野蛮粗暴地征税。
北美十三州民众更生气了!
还是1765年,英国人出台了《供宿法》,让北美十三州承担英国驻军的住宿和餐饮。
1767年,英国人又出台了北美殖民地的《汤森税法》,向更多进口物资征税,如玻璃、铅墨、油漆、纸张等。
这一系列的增加费用、征税,让北美十三州的民众对英国当局非常气愤。虽然,英国是宗主国,北美十三州只是个殖民地,但,对于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顾,百姓能不气愤吗?
1773年,英国有一个神奇的操作,颁布了一项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茶税法》,这是免征东印度公司茶叶的进口税。很多人说,这不是好事吗?茶叶便宜了,老百姓不划算吗?错了,对于北美十三州缺少的物资,关税越低越好,百姓日子好过。但是,对于北美十三州并不缺的茶叶,免掉进口税,会严重冲击北美十三州的茶叶种植园主,还有茶叶商(包括走私的茶叶商),而大笔利润进了英国人的口袋。于是,1773年12月16日,在塞缪尔·亚当斯 (Same Adams) 和约翰·汉考克的领导下,8000人在波士顿游行,并在当日晚,有60名游行者装扮成印第安劳工,将波士顿港口大量的茶叶倒进了海里。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怎么行?英国主子不乐意了。接着,1774年初,英国人颁布了一系列的强制法令,包括《马萨诸塞政府法》、《波士顿港口法》、《司法法》和《驻营条例》等。北美十三州称这些法令为““不可容忍法令”。于是,北美十三州的人被彻底激怒了,当年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反抗英国统治者的熊熊烈火开始燃烧。1775年4月19日,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打响了,那就是发生在在“莱克星顿的枪声”。
战争开始,北美起义军快速发展,除了那些贵族和既得利益者持观望态度,很多民众开始了抗英行动。这些人中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富兰克林、汉密尔顿等人。
1776年7月6日,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但是,宣布独立,才是战争真正的开始。英国人开始加大武力,一波一波前来征讨美国起义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这支起义军并不是星星之火,已经形成规模了。
可以这样说,美国独立,英国人想要挡住千难万难,汹汹民意无法轻视。如果只是一州、两个州,一切好说,北美十三州已经形成了反英联盟了,美国已经建国了,趋势挡不住了。所以,英国后来承认美国独立,是当时大势所趋,就像二十世纪英国旗下殖民地的独立,也是这个理。但是,大家都知道,起义军就算上了规模,如果没钱、没先进的武器,一切都是白搭,一样干不过英国人。这就引出阻挡英国镇压美国独立的第二座“大山”。
2、第二座大山:援军!英国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国人,人家还有援军
说实话,就算是大势所趋,就算是美国建国了,如果仅仅靠北美十三州的力量,想要完全打败宗主国英国,也是痴人说梦,并不现实。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英国的老朋友法国了,七年战争,法国战败,对英国怀恨在心。在独立战争的第一阶段(1775–1778年),主要战场在北部。但是,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北部靠近加拿大,英国人在那里比较有优势,加上武器先进,大陆军完全不是对手。但是,1778年,美国和法国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从这开始,法国要光明正大支持新生的美国了。那时的法国,还是很牛的主,是可以和英国掰手腕的主。就此,形势开始发生大变化。1779–后,进入第二阶段了,美国大陆军和法国的陆军、海军亲密配合,并控制了沿海基地,同时,美国人在大陆积极开展游击战,就此打破了英军一个个的计划。英国真的有苦说不出。
那边厢,英国和法国、美国打得不可开交,这边厢,俄国等也不淡定了。1780年,俄罗斯帝国联合普鲁士(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组成了一个“武装中立同盟”,突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这些都是捡桃子的秃鹫,都不是好人啊!1780年12月,荷兰自认为看清楚了形势,宣布支持法国,和英国开战。英国没有大国家支持,英军和美国大陆军继续战斗,各国继续支援美国。从1781年开始,英国逐渐支撑不住了。1782年11月30日,英国人决定放弃北美十三州,英美达成停战协议。1783年9月3日,美英双方在巴黎签订了《巴黎和约》,牛哄哄的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就此,美国前进的通道彻底打开了!英国仅仅是打仗打累了吗?也不仅仅是,还有一个原因,是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的重要原因。
3、第三座大山:经济!英国当时的经济撑不住了
打仗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经济,拼的就是后勤。这北美十三州,就像是英国的后儿子,从英国移民过来的,要么是清教徒,要么是契约奴,要么是英国国王信口封的地主,要么就是少量跑来淘金的英国人。总之,如果在英国过得好了,就不会到北美来了,毕竟,英国和美国隔着六千多公里的海洋。独立战争以前,英国刚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七年战争,前两节都简单提过。七年战争的主角就是英国和法国,再加上普鲁士、奥地利,总之,从1756–1763年,英国和法国在欧洲、北美洲、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宾诸岛进行了殖民地的争夺。前后死了140万人左右,英国大胜。就此,北美的加拿大、印度的绝大部分都归了英国。法国非常不甘心。因为战争耗费很大,让英国国库捉襟见肘。1763年,当时英国的预算赤字已经超过了122亿英镑。当1775年的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前后出动42万大军,其中有17万名皇家海军,还有25万陆军(这些陆军包括了德国黑森雇佣军、印第安土著盟友、大英帝的国陆军,还有忠于大英帝国的北美民兵。)花费了多少钱呢?从1775年到1783年,八年时间,英国耗费了25亿英镑。这也是“七年战争”后赤字的两倍还多。如果再打下去,整个英国可能就整虚弱了,在欧洲会成为二流国家,甚至崩溃、垮掉。英国的主战场在欧洲,因为北美战场拖累英国大本营,英国人不干了。
总而言之,1783年,英国是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的,有三个原因(三座大山)导致如此:一是,北美民众抗英很坚决,不怕打持久战!二是,美国有法国、荷兰等国家支持;三是,英国的经济真的撑不住了。
美国独立,法国帮忙
美国,世界第一大国,祖上却是英国的殖民地。如今美国境内的13个州,以前都是英国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但英国人后期的高压政策,迫使那些“生根”的移民开始反抗。说起美国的独立,法国人帮助很大。为了削弱英国,法国开始是对13个州供应军火、物资,与美结盟向英国开战。在北美13个州的军事对抗下,美军终于在1781年取得对英军的约克敦大捷,加上法、西、荷在北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和印度洋对英海军的进攻和截拦,英国腹背受敌,难以维持战线,于1783年承认美国的独立。
英国不再是“日不落帝国”
至于后面,英国为什么没有再收回美国,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当时的英国已经不再强大,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也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七年的战争,让英、法、俄、普等欧洲强国争霸全球,战场遍及各国,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殖民地,英国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全部用于美国的战场。还有当时刚刚独立的美国还趁着拿破仑战争的机会打起英国的主意,出兵攻进加拿大。结果被英国打败了,随后英军攻进华盛顿,把白宫都烧了。但是仅靠加拿大的是收复不了美国的,源源不断地用帆船运兵跨过大西洋来打仗,让英国人经费吃紧,而且不划算,于是也就没有再动美国的心思了。各位,意下如何?谢谢阅读,祝您心明眼亮~说实话,当初的北美十三州还真没有独立的想法。那个时候的北美,照搬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繁荣,借着这个东风,一些大的农场主,庄园主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别说这些老板们,就是一些普通的员工,农民,那收入也要高出英国本土好几倍。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北美十三州都是各自独立的,英国向每个州都派出了总督,相当于英国在北美有十三个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业绩突出,利润丰厚,除了给总部上交一部分外,大部分都留到自己碗里了。那小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滋润了。至于建不建国,对于这些生活在北美的白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们一直以英国人自居,在他们眼里,北美十三州,就是英国的土地,他们和生活在英国本土的人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在大英帝国本土人眼中,他们早就不算是英国人了,而是“北美殖民地人”,而且,当年跑到北美的这些英国人,基本上都是在英国混不下去的人,清教徒,罪犯,奴隶,在英国总部人眼中,这些“北美白人”是上不了台面的。
因此,在大英帝国出现“财政危机”的时候,他就使劲儿地从北美十三州抽血,最后抽的他们实在受不了了,他们才意识到,在英国人眼中,他们根本不算“自己人”,仅仅是英国人的赚钱机器罢了。眼瞅着钱袋子被掏空,饭碗被砸烂,北美十三州的人在一起开了个会,决定“跟丫干了”。但是,北美白人再牛,也是大英帝国的分公司,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啊,实力悬殊很大,关键时刻,英国的死对头法国挺身而出,主动帮助“敌人的敌人”,为北美十三州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援助。这件事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因为你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就会从背后捅刀子。北美这么一闹腾,英国的其他殖民地也都蠢蠢欲动,英国人是到处灭火,跟北美十三州打了7年,欠了一堆的外债,马上总部就要破产了。无奈之下,英国只好把北美这块“资产”给剥离了出去,允许他们独立建国,如果再不剥离,大英帝国可能就真破产了。
英国人,动了北美白人的钱袋子
北美独立之前,英国本土是很缺钱的,财政赤字高达122亿英镑。有人说,英国当时不是日不落帝国吗?不是有东印度公司吗?不是应该富的流油吗?怎么会缺钱呢?因为当老大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英国为了和法国争夺殖民地,打了七年的战争。战争是最大的“碎钞机”,英国有多少钱也不够这样霍霍。但是,英国最终打赢了,拿到了整个加拿大地区,密西西比河东岸和印度。就是在“七年战争”后,英国才正式称呼自己为“日不落帝国”。老大的地位确定了,名头也有了,但是兜里却空了,为了能让自己迅速地“回血”,英国人就把目光盯上了当时最能赚钱的“北美十三州”。为了从北美拿到钱,英国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法,提高税收,这些税法的出台,推高了北美的物价,引起了北美白人的不满。
1764年,颁布《糖税法》;1765年,实行《印花税》;1765年,出台《供宿法》;1767年,颁布《汤森税法》。
其中,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茶税法》的出台。当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手中有大量的茶叶卖不出去,于是,英国政府就免除了他在北美十三州的进口关税,这一下子降低了大量的成本,让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在北美倾销。从表面上看,这是好事呀,人民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喝到茶叶了。但是,你要知道,北美本地也有茶叶啊,南方有大量的庄园主,他们也种了大量的茶叶,东印度公司低价倾销茶叶,严重的影响了他们茶叶的销售。“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规律,到哪里都适用。我们都知道,美国是典型的“资本驱动型国家”,资本在幕后控制了一切,为了自身的利益,北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倾销”运动。
注意,此时的北美十三州,还没有上升到武装斗争,他们派出代表和英国王室谈判,企图通过谈判的方式来争取自身的利益,毕竟,能和平解决问题的,谁也不愿意轻易动手。1773年,东印度公司又有7艘大船满载着茶叶,驶入了北美,其中有4艘停靠在了波士顿港口。波士顿8000人集会抗议,并在晚上偷偷上船,把342箱茶叶,全部扔到了大海里。这就是历史上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它是美国独立的导火索!这个事儿发生后,英国很生气,一个分公司,居然敢挑衅总部的权威,必须打压,不打压以后还怎么带队伍,因此,1774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惩罚性的法令,即《波士顿港口法》、《马萨诸塞政府法》、《司法法》和《驻营条例》。这四个法令,被北美人称呼为“不可接受法令”或“强制法令”。就在四个法令颁布后,北美十三州派代表在一起开了个会,就是“第一次大陆会议”,这个会议,依然是一个和平的会议,讨论的结果是:“继续向英国请愿”。但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根本没有把这个请愿当回事,开始派兵到北美去镇压。1775年4月19日,驻波士顿的英军在“莱克星顿”这个地方,和反英武装遭遇,打响了北美武装反抗的第一枪。5月10日,北美十三州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虽然枪声已响,但是,这仅仅是北美人向英国人表达的一种态度,他们也知道,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因此,第二次开会讨论的结果,依然是向英国请愿。乔治三世再次把请愿书扔进了垃圾桶,继续派兵过去镇压,并宣布北美十三州处于“叛乱状态”。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这下想不叛乱都不行了,那就干脆真刀真枪地干吧。6月14日,北美十三州决定成立“大陆军”,推举华盛顿为总司令,北美独立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打赢了法国,丢了北美十三州
对于北美的叛乱,英国一开始是没有害怕的,陆续派出了42万人参战,但是,打着打着,英国人发现不对劲儿了,这不是北美十三州的水平啊,这场战争中,怎么有股“法国的香水味儿”呢。是的,在七年战争中输给了英国的法国,一直不服气,生生地割掉了加拿大和印度两大块肥肉,法国人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因此,法国开始秘密援助北美十三州。在与北美十三州打交道的过程中,法国人发现他们只是一个联盟,不算一个正式的国家,这也是北美的一个独特之处。别的地方的殖民地,原来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不过被英国给强行殖民了,但是,北美没有国家,只有印第安人生活的部落,英国人过来以后,直接驱赶了印第安人,占领了北美的土地。为了能更方便地与其他国家合作,1776年7月4日,华盛顿宣读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虽然宣布建国了,但是,他们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为了能获得法国更多的支持,华盛顿派出“富兰克林”去法国交涉,就是那个在打雷天放风筝,发明了避雷针的人,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政治家,《独立宣言》和美国的宪法起草,他都参与了。后来法国摊牌了:“不装了,我就是要支持美国,我还要第一个和他建交”。在法国的示范作用下,西班牙,荷兰先后加入战争,俄国还联合普鲁士,丹麦,瑞典,荷兰,搞了一个“中立同盟”,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这下好了,原本的“英国镇压局部叛乱”,演变成了一场“多国群殴英国”,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助英国。这场战争持续了7年,英国又欠下了2亿英镑的外债,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的反战情绪也非常高,2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打了两个“七年战争”,再大的家底也经不起这种折腾。1783年,英国和美国签订了《巴黎和约》,美国出席的代表中,依然有富兰克林。这个条约的第一条就明确了:“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英国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当年非常看不起的一群人,他当年手下的十三个“分公司”,独立建国后,会发展得如此迅猛,最终竟然反超总部,成为一个超级大集团。当年的大哥,现在成了跟班,当年的小弟,现在成了大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强者!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uzhixing.net/dw/22/33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