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专对公主立传(《明史·公主》卷121,列传第九),多记录公主生平,有详有略,而对于公主子女,兹将《明史》公主传中有子女官职情况的摘录如下:一、太祖女1、宁国公主,马皇后生,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有二子,长梅顺昌,为中府都督同知,次梅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孙梅纯,成化中举进士,官定远知县,袭武阶,为中都副留守。2、怀庆公主,嫁王宁。王宁因靖难有功,朱棣封其为永春侯,予世券,后因罪下狱。子贞亮,官羽林卫佥事,先王宁卒;子贞庆(不知是否为公主子),善诗,与刘溥等称“十才子”。贞亮子彝,宣德年间曾上书,因为是公主嫡孙所以请求嗣侯,不允许,命仅以卫佥事带俸,奉公主祀。3、大名公主,嫁骁骑右卫指挥佥事李英子李坚。李坚因靖难中抗燕有功,建文封其为栾城侯,予世券,后被燕军俘获,死于押解途中。子李庄,嗣侯,永乐即位,因公主原因而免罪,罢侯位,李庄后于南京拜刘溥为师,放浪诗酒。4、南康公主,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胡观因罪而死。宣德年间,公主曾为其子胡忠乞求袭爵,诏授孝陵卫指挥佥事,进同知。5、永嘉公主,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郭英死时,郭镇未能袭侯爵,宣德十年,公主请以子郭珍袭爵。二、成祖女6、永安公主,嫁都督袁洪子袁容。袁容永乐年间封广平侯,予世券。子桢袭爵,无子;庶弟瑄,正统初请求袭爵,正统帝因其为庶子,不允,仅授长陵卫指挥佥事,至天顺元年得以袭爵;弟琇,成化十五年袭侯爵。琇卒后,侄辂请求袭爵,言官不许,但皇帝因其为袁容子孙,遂许袭爵,但爵位仅至辂,其后止以长陵卫佥事世袭。辂子夔,弘治年间曾请袭爵,不允。7、永平公主,嫁李让。永乐元年,李让被封为富阳侯。让子茂芳袭爵,后因谋逆而削爵,废为庶人。茂芳子舆于天顺年间授予伯爵,但不世袭。舆子钦,成化年间授长陵卫指挥佥事。8、安成公主,嫁西宁侯宋晟子宋琥。9、咸宁公主,嫁西宁侯宋晟子宋瑛。瑛,琥弟,袭西宁侯爵。三、英宗女10、重庆公主,嫁周景。子贤历官都指挥佥事。四、穆宗女11、瑞安公主,嫁万炜。万炜官至太傅,掌宗人府印。崇祯时,嫡子长祚及庶子弘祚皆官都督。国变,万炜同子长祚死于贼,弘祚投水死。《明史》传记中,自太祖以下,有公主87人(懿文太子除外),而记载子女状况的仅11人,姑且从十一人来看,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公主之子与公主之夫是不同的,公主之夫为驸马督尉,可掌宗人府印,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宗室一员,但公主之子当不属宗室之列,从南康公主为其子胡忠乞求袭爵当可看出。二是公主之子是否袭爵,主要看驸马的爵位,如大名公主子李庄袭驸马李坚栾城侯爵位,永安公主子袁桢袭驸马袁容广平侯爵位。同时,爵位可能随时被撤销,如永乐削栾城侯爵位。三是公主之子多可获得卫佥事等武勋,如孝陵卫指挥佥事、长陵卫指挥佥事等。
明代皇家公主出嫁的时候,会得到一份庄田,但要承担田租,剩余部分才是公主的收益。至于公主的儿子,应该没有特别的待遇,他们能不能得到世职、爵位,主要看驸马也就是他们的父亲的情况,如果父亲有世职或者爵位,他们当中的一个人就有机会继承这个世职或者爵位。纵观明朝的历史,在选择驸马的时候,明朝早期和晚期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在早期,皇家公主一般是嫁给勋臣的子弟,这一点在朱元璋时代特别突出,朱元璋的十六个女儿,只要是成年的,大部分都嫁给了功臣的儿子。基本上是只看出身,不看年纪、相貌。但是,这些勋臣大多在朱元璋生前都出了事,夺爵被杀,也就没有什么继承的问题了。还有几位驸马,是高级的军将,有世职,可以传给儿子,但在朱棣夺权过程中,许多人站队错误,丢了性命。这其中,驸马王宁比较特殊,他娶的是怀庆公主,自己掌后军都督府事。因为支持朱棣,后来被封为永春侯,但他的儿子死在他之前,他的孙子后来要求袭爵,也没有如愿,只得到一个锦衣卫佥事,而且是带俸无职。可见,公主的子孙要想袭爵,难度非常大,毕竟他们已经是外姓人,国家资源有限,朱家的子孙都分不过来。另一方面,明成祖朱棣之后,在为皇家公主选择驸马时,开始刻意避开权贵之家,如果驸马的父亲在朝中做官,一般是先给他升职,然后退休,主要是担心形成权力集团。更多的时候,是到民间去挑选驸马,更加注重驸马的年纪和相貌。这样选出的驸马,许多都是富裕大户的子弟,但都没有什么世职或者爵位,公主的儿子自然也就无法继承了。不过,明朝还有一种带俸官,不管事,只拿俸禄,驸马和他的儿子可以得到这一类的闲职。虽然没有爵位和世职,公主的儿子们依靠公主的庄田和父亲的财富,依然可以一生安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uzhixing.net/piaget/12/33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