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个令人“意难平”的贵族群体,我一定投票给旧日西藏贵族。
贵族并非旧日西藏的”特产”。比较出名的有英国的贵族,多为英国皇室后裔。日常生活讲究绅士,优雅。喜欢喝惬意的下午茶,听有格调的曲目和读文笔上佳的艺术作品。另外,像法国的贵族还有喜欢为情人决斗的,不一而同。当然,贵族大多数指的是封建时代和区域内权利,资产财富等高于其他阶级的上层阶级。是种人为划分的概念。不是生活在人人平等大环境下的我们能理解透彻的。在我国比较出名的贵族,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八旗纨绔子弟了。尤其是清末的八旗子弟,家境没落下也一定要大开眼界,见世面。讲排场,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用新奇古怪的玩意儿。否则,是当不起“爷”这个称呼的。如果上述贵族让人们觉得至少还算有些“向往”,那旧日西藏贵族恐怕令人意难平。咱们来看看这些旧日西藏贵族过的是什么神仙日子:
在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包括藏族地方政府,当地贵族,寺院上层僧侣人口数为西藏总人数的5%。其他的人群为地位低下的西藏农奴。千万别只看贵族等上层人群仅仅占比西藏小小的5%的人口数量。这些贵族所占有的资产和财富总额却在藏区占比高达80%。很好地践行着西方世界的二八理论。相对比英国的贵族和没落的八旗子弟。旧日西藏贵族可并非只是“土豪”能形容的。他们手里不仅有钱,还占据着大量农奴,仆人,土地,甚至地位和权利都是世袭罔替的。旧日西藏贵族们与印度的种姓制度稍显类似,大概分为4等:分别为亚奚贵族,第本贵族,格巴贵族,其他为小贵族,一般都是家族里有人曾担任过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才能做小贵族。亚奚贵族多是历代达赖喇嘛家族。第本贵族宣称有古老高贵血脉。格巴家族出自名门望族。据统计:在1969年民主改革前,一共大概有197个上述贵族世家。这些贵族世家几乎垄断,把持着旧日西藏的大大小小的职位。所以,有钱有势又有农奴的旧日西藏贵族,被称为“人上人”是不为过的。甚至带着点谦虚。而西藏的地理位置又极为特殊,位于西藏高原的西南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外部连接着不丹,印度,锡金,尼泊尔的国家,向内又连接着内地。所以,“人上人”的贵族们,经常会搞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难以置信的用品。超越了时代和区域的限制。
不是我词穷,但对这些贵族,大概也只能想出穷奢极欲,超越时代的日常品,跨越地区和种族限制的特殊活动等等简单的词语。这些西藏王公贵族的神仙日子,我实在是形容不出来我的感受。姑且委婉称之为:意难平吧。不拿最高等的亚奚贵族举例,简单看看排在第2,3档次的 帕 拉 家族是怎么生活的。帕拉家族已经存在400多年的历史了。祖上据学者考证是藏堆王,曾在外管理过不丹喇嘛。后来不丹内乱,返藏后被封为江孜。后代中做过噶伦的就有5人之多。当然,现在帕拉家族最闻名的原因之一,是留下了一座占地53575平方米,57间房屋,建筑配套豪华考究,整体景色“美不胜收”的帕拉庄园。(宁静主演的电影《红河谷》曾在这里取景。)贵族们礼佛的经堂,接待宾客的会客厅,睡觉休息的卧室等一应俱全,甚至如日光室。专门打麻将的麻将室也都齐备。堪称五脏俱全。贵族们在庄园里面自由自在地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别的不提,只要看下贵族们的超越时代和地域限制的生活用品就能管中窥豹了:如果说帕拉贵族们的象牙折扇,天价天珠,佛教的高档贡品,以及叫不上名字的黄金包边的玉碗,楠木家具,古董香炉等奢侈品算是中规中矩,还有着那个时代特征的话。下方贵族们的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才令人大开眼界,处处透露着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豪华:贵妇卧室梳妆台的全套化妆品:这些化妆品在那个年代内地也是很稀有的,基本都来自英国,法国等外来进口。是舶来品,高级货和时髦货。像胭脂,画粉,香水等放到今天也不过时。其他如衣架上的V包包,黑白老照片,留声机,劳力士手表,雀巢咖啡等等,也无不携带着超越那个时代和区域的印记。放到今天,个别东西许多普通人也难以拥有。
看完江嘎村的贵妇的房间,再来看看贵族男人的房间内有什么稀罕物吧?旧西藏的贵族男人床铺和沙发,是清一色的金丝猴皮和梅花鹿皮坐垫。画卷和纺织品都是人工手工织锦缎。各色的虎皮,鹿皮,和叫不上名字的动物皮毛被挂在墙面上,彰显着贵族身份与气势藏地贵族一般会客厅都会配有马鞍。一般马鞍是钢铁所铸成,贵族的马鞍则是由昂贵的黄金造就。尤其是连接处都是做工精细,价值不菲的青蛙皮革缝制。令人叹为观止。
甚至贵族男主人的马靴也是英国进口的。样式上从藏式到英式等各式各样的几十双存货。贵族房间外的磨盘要分水磨和人工石磨。糌粑和面食磨好后,精致食物给主人们食用,其次粗粮给仆人,佣人食用。剩余的土巴给骡马,牦牛等牲口,以及农奴食用。至于贵族们上厕所,旧时代内地都很稀有的陶瓷蹲便。在贵族们眼中也不是啥稀罕物。总得来说:贵族们衣要名牌进口,食要脍不厌细,住要豪华奢侈,行要高头大马。可即使这样,贵族们在庄园内的生活还只是冰山一角。无不印证着贵族们超越时代和地域限制的豪华。
贵族们在西藏的节日中,尤其重视“洛萨”。也就是新年,一闹就是21天打底。尤其是对于拉萨地区的贵族群体,洛萨更是一次展示贵族家庭实力的“表演秀”。同时也是贵族们一次竞争的机会。每到这时,仆人们就会被贵妇折磨得痛不欲生。仆人们不仅每间庭院,房子都要收拾干净(西藏叫拖积。)还要被手拿一串钥匙的贵妇长和短叫。不时要向管家和管理员询问持家事宜。以证明自己女主人的贤明治家能力。而贵族男主人会在此前的大年29,一起与仆人食用“古突”。古突是种面粉食物,里面包含石子,辣椒,木炭,陶片等等杂物。颇有内地饺子里包彩头的意味。总之是像一场娱乐盛宴。而其他日子,贵族们也不用担忧放牧打猎之类的生产劳动。那些都是农奴们该干的活。贵族们反倒比较操心子女们的留学生活。没错,旧西藏的许多贵族子女们是要去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留学的。如果贵族子女不选择留学受西方教育。等到年龄稍长,则会被安排婚姻嫁娶。一般对象不是不丹等外国王室,就是西藏当地的豪族。从这点上说,贵族们子女的婚姻嫁娶也有点类似政治婚姻。至于老年贵族,年龄大了以后,在西藏这块土地也依然衣食无忧。毕竟儿子是贵族庄园的主人。
相对比贵族们超越时代和地域限制,穷奢极欲的生活。那旧西藏的农奴们简直过着不能算人的日子。
同样是在帕拉贵族庄园的主体楼道内,贵族男主人豪华奢靡的房间旁边,赫然隐匿着一处阴暗的角落。里面陈列着极为残酷的刑具,即使阳光充足,也不由得令人心生冷意:里面包括站笼,脚镣,皮鞭,牛皮筒等刑具。是贵族男主人专门用来惩罚农奴的刑具。而行刑手段也无不带着残酷意味,刑罚有鞭笞、掌嘴、割鼻、断足等等随着罪责而定。另外,还有专门的条件恶劣的监狱,以针对看押犯了重罪的农奴。那没犯罪的农奴日子好过吗?
对不起,同样难以忍受。帕拉贵族庄园的对面,便树立着破落的农奴院。名字叫做帕拉朗生院。农奴们是其他庄园或各地抢夺而来,担任马夫,炊事员等劳动者,或者被信任后的侍卫等工作。农奴们吃得跟牲口草料几近相同,干的劳动最为繁累。住处简陋,破败,低矮,阴暗。甚至因为1家人多,在寒冷的冬季还要睡在露天室外。而农奴们一旦年老体衰,则被放弃自生自灭。农奴们的生存难度已经堪比地狱模式。其他诸如教育水平,文化素质,养老退休更是别谈了。为什么旧日的西藏贵族是令人“意难平”的群体?这还不够显而易见嘛。
贵族们在旧日的西藏过着人上人的生活,拥有超越时代与地域限制的日常生活,精彩繁复的社会活动。但同时代和地区的农奴们,却与之成为鲜明的对比,遭遇极为悲惨。这些旧日西藏贵族,是最令人意难平的。好在这种旧像已成为过去时。如此落后与时代的群体与制度,终将被历史淘汰,概无幸免。嫁接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终究是观感和体验不佳的。对此你怎么认为呢?(图:网络。资料来源:文秘帮等)
我最初对西藏的印象来自于电影《农奴》,那电影里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来英国后,看到了旧西藏的另一面,在残酷的农奴制背后,旧西藏的贵族却生活在我们想象不到的样子。贵族的女孩子都是送到欧洲留学,生活奢侈,气质高雅。欧洲人对西藏人的认识真的与我们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奢华是建立在惨无人道的农奴之上的。1956年以前的旧西藏贵族,饮喝着现磨的咖啡,听着留声机唱片,吃着印度海鲜,打羽毛球,滑旱冰,有时候拉拉小提琴,或者喝点威士忌。
一、何为贵族
咳咳,坦白说,我并不喜欢贵族,但是,我只是不喜欢别人是贵族,如果回到古代,让我自己做一个贵族,我还是很喜欢的。贵族,关键在于一个字,就是“贵”,无论是身份的高贵,还是身价的昂贵,而贵族,其实是两个“贵”字合一的,他们凌驾于其他阶层之上。他们拥有着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高高在上,有着属于自己的爵位和领地。贵族可分为:军事贵族、血统贵族、宗教贵族和世俗贵族。中国上古时代,自炎黄之后,炎黄二帝的后裔都是贵族,上古尧舜禹三王,以及追随他们的大臣和部落首领,皆属于贵族。比如,著名的禅让,唐尧将天下共主的位置让给大舜,而大舜的父亲就是黄帝的直系后裔,那么,大舜自然也是黄帝的后裔。而大舜后来将天下共主的位置让给了大禹,大禹的父亲鲧,其实也是黄帝的后裔。也就是说,夏商周三代,看似朝代更替,风云变化,但是,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一直到春秋时代,天下诸侯混战,也是贵族之间的相互攻伐,他们相互联姻,势力盘根错节,虽然相互攻伐,却更类似亲戚之间的互相较量,都给予了相互之间的尊重。到了战国时代,贵族便不再是一层不变了,各国纷纷变法,而贵族有时可能被削爵,平民,甚至是奴隶,可以依靠军功封爵,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
二、旧西藏贵族的不同
旧西藏的贵族与其他地区的贵族有着显著的不同。在其他地区:比如,在某些时候,英国的贵族需要冲锋陷阵,需要自备武器和马匹,为国效力,捍卫属于自己的贵族尊严和头衔。再比如,有些地方的贵族并不能世袭,只是一种头衔,一种荣誉上的奖励。在古中国的封建王朝之中,所谓贵族,其实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除了皇家之外,还有军功阶层,也有门阀世家等等,都可以被称之为贵族,数量十分庞大。而且,他们虽然拥有特权,但并非是绝对特权,有一句著名的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旧西藏贵族的存在数量十分偏少,到1956民主改革之前,藏区的贵族只有一百多家,其人口也仅仅只是占据了藏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五。而正是这百分之五的人口,却占据了藏区总财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他们不仅仅是占据财富,还掌握着农奴。何为农奴?除了这百分之五的人口外,其他人口,尽是农奴。
农奴,何尝不属于他们的财产?与其说他们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倒不如说是他们占据了百分之百的财富。这百分之五的人口,几乎霸占了旧西藏地区的一切职位。在旧西藏,存在着三大领主,或者说三种类型的领主:官方,也就是封建社会的地方政府衙门、寺院之中的上层僧侣(对,你没有看错,僧侣也是分层次的。)、贵族。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三种类型的领主皆称之为贵族,这样的贵族形成其实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亚溪,这一种类型的贵族,基本都出自历代达赖喇嘛的家族成员。2、第本,祖上曾有大功,或者本身出自大贵族家庭。3、格巴,出自名门,出自贵族,或者曾担任过地方政府的职位。当然,这三种都属于大贵族行列,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小贵族,他们一般都是在旧西藏地方政府中有一定的品级。这些贵族统称为“古扎”。
旧西藏的贵族基本属于世袭罔替的,并且,需要在旧西藏的地方政府之中进行登记。但是,贵族也并非一层不变的,正如绝大数地区一样,一些贵族可以被削爵,而一些平民,也有可能成为贵族。他们得罪了达赖喇嘛或者因为犯罪,就极有可能被削去贵族的头衔。旧西藏的贵族是以五大活佛为首的,分别为:功德林、慈埋林、策觉林、丹吉林和热振林,但是,由于丹吉林帮助汉人,被满清政府清算,丹吉林活佛遭到处决,寺庙被夷为平地,从此之后,旧西藏贵族便以四大活佛为首。十三世达赖的侍卫,因为救过十三世达赖的性命,立下大功,从一个侍卫,被十三世达赖直接提升为大贵族。
三、帕拉庄园
从中到西,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的皇宫,以及贵族的庭院,还是西方的古堡和庄园,都流传着各种故事和传说,承载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比如:欧洲塞纳河畔的数百做古堡,比如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庄园,比如普希金庄园,再比如故宫、苏州园林、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等。都有着各自的历史,各自的传说,承载着各自不同类型的文化,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帕拉庄园,全名叫“班觉伦布庄园”是西藏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三大领主贵族庄园,曾是旧西藏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帕拉家族,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家族,19世纪末,帕拉家族拥有37个庄园,12座牧场,一万多头牲畜,三千多农奴,更是拥有一万多亩土地,这一个又一个数据,都在表明旧西藏的贵族拥有的庞大财富和实力,他们占据着绝大多数的资源。帕拉庄园,现在保存着57间房屋,其面积达到了惊人的5000多平米,拥有着各种完善的配套措施,比如会客厅,比如经堂,比如工作人员所住的地方,等等,甚至还有专门打麻将的大厅。帕拉庄园的内部,富丽堂皇,无一不在展示着自己的与众不同,也很好地反映了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个阶层之间,不同的生活。可以用天地差别来形容,丝毫也不夸张。
四、帕拉庄园是旧西藏贵族生活的缩影
帕拉庄园的奢靡生活,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放之现在,依旧让人羡慕。潜意识当中,我们会觉得他们传统,事实上,他们的生活却充斥着海外的高档奢侈品,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日常生活而已:V包包,劳力士手表,都是十分常见的。他们不仅仅有着传统生活,也在模仿英国贵族的生活:每天都要喝着现磨的咖啡,吃着从印度运来的海鲜,听着留声机的唱片,偶尔自己拉拉小提琴,穿着进口旱冰鞋滑滑旱冰,或者用木制的羽毛球拍打打羽毛球等等。
对于生活的要求,不仅仅是日常的,而且在那个不容易生长植被的地方,要有各种果树,各种花卉,各种时尚的花草树木,来增加生活的品味和情调。到了帕拉庄园的房间,的确没有现代意义的建筑宽敞明亮,似乎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但是,如果仔细去看,会惊掉下巴。因为,在他们的墙壁之上,悬挂着的是虎皮、豹皮等等,他们的沙发甚至是用金丝猴皮和鹿皮制作而成的,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坐垫也是十分昂贵的织锦,马鞍甚至都是黑玛瑙镶嵌着纯金的。
对于他们而言,这些都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了。进口洋酒、香水、劳力士和欧米茄的手表、进口的餐具、进口的食品、吃饭用的玉碗、象牙制作而成的扇子、西洋的眼镜、万宝龙的金笔等等。我一边在写,我一边在查询资料,此刻的心脏跳个不停,这还是那个我印象当中,在旧时代里,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地方?
是的,的确是!只不过,他们是旧西藏的贵族,占据了庞大的资源和财富,因此,才可以拥有如此奢华的生活,在如今看来都极其昂贵的奢侈品,在那时,在旧西藏的贵族家庭里,只不过是他们生活的日常而已。他们的生活果真是极尽奢侈的:有些皮革是用印度青蛙皮制作而成的,有些皮革是用老鼠皮制作而成的,有些袍子是用孔雀的羽毛和金线缝制而成的,虽然我不知道舒服不舒服,但是,绝对足以显示出“奢侈”了。唔,真是令人羡慕和嫉妒啊,但是,如果再看另外一边,却又会充斥着心痛,难以自已。
五、农奴
旧西藏贵族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对农奴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如果说贵族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那么,农奴便过着非人的生活,的确,他们已经不能算一个正常的人,他们是奴隶。农奴也分为三种:差巴、堆穷和朗生。差巴是需要无偿为贵族耕种,而朗生为最底层,他们的人身受到贵族的绝对支配,可以租让、可以抵押、可以赠送、可以买卖,对于贵族而言,朗生与畜生唯一的分别,大概就是朗生会说话而已。在帕拉庄园里,我们可以看到贵族生活的奢靡,也能见识到农奴生活的惨烈,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极致地富丽堂皇,另外一边则是极致地阴暗。帕拉庄园里有各种刑具,就和那些进口的食品、洋酒等等放置在一起,形成了极为刺痛人心的对比。
庄园的正南面,有帕拉家最大的朗生院,正门上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写着奴隶院。
在这座仅有15066平方米使用面积的院子里,解放前夕共住有14户人家、60多名奴隶。最大的房间有1458平方米,最小的仅有405平方米,平均每个农奴只有25平方米,而帕拉庄主两口人占有建筑面积为535755平方米的82间房屋。
这就是农奴所居住的地方,我们现在150平米的房子,最多居住10口人,便会觉得拥挤了吧,而那150平米的地方,却要居住着60多口人。而且,对于农奴而言,他们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贵族是世袭的,几乎是不变的,因此,那些农奴没有姓氏,只有名字,却又要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样一个阴暗、低矮、且非常拥挤的地方。幸好,最终庄园还是消失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青衣客最后想说
查阅这些资料之前,我从未想过,在旧西藏的贵族能听着留声机,能将劳力士和V当做普通的生活,喝着咖啡,饮着威士忌,吃着印度海鲜,拉着小提琴等等,无论怎么看,都觉得格格不入,比九眼天珠、象牙扇子更让我震撼。然而,越是这样,我越心痛,因为他们的奢华,便意味着对农奴更深的压迫。帕拉庄园是旧西藏贵族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农奴被压迫的一个缩影,这一切虽然都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

中国人均寿命最高的三大城市:上海、北京、天津,上海排名第一,人均寿命是8367岁,看新闻总是说大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那么人均寿命为什么还这么长呢?在上海待了五年后我才明白了。
人们把北京称为“帝都”,把广州称为“妖都”,而把上海称之为“魔都”:魔幻之都。这个名字看似来源于网络,实际上却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人首先提出来的,一直延用到今天。从小我就对这个国际都市充满了憧憬,大学毕业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来到了这个魔幻之都,经过几年的生活,让我对这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有了不同的感受。
上海的第一印象
1上海的商业气息很浓烈,到处都是摩天大楼,街道的灯光很亮,也很干净整洁,不管是路面还是建筑都很干净。2上海的街头有来自各国的国际友人,人们都行色匆匆,生活节奏比较快,我在东北读书,刚毕业就来到上海,感觉走路的步伐都跟不上节奏。3上海好吃的太多了,生煎、蟹壳黄、海棠糕、排骨年糕、擂沙圆、桂花糖藕、小绍兴白斩鸡、梨膏糖、鲜肉月饼……4上海市区太大了,分浦东和浦西,地铁轨道交通发达,但是出门办事前,还是要规划一下行程,以免耽误时间。5上海人比较注重个人外表形象,即便下楼倒垃圾也要收拾化妆。上海的女孩皮肤不错,还都会打扮的,收拾的特别漂亮。上海人没有传说中那么高傲冷漠,很多人对陌生人还是非常热心的。6上海的公交车是用普通话和上海话来报站的,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惊呆了,不过说实话,上海话真的听不懂。7上海市区遍地都是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加油站也随处可见,可以说是我去过城市最方便的。8很多上海人住在弄堂里,房子特别小,一家人都挤在一起,老城区的街道比较窄,新城区的街道很宽。9上海的冬天潮湿寒冷,冰凉的风夹杂着寒冷的湿气。上海的冬天一件羽绒服怎么够!加羊毛衫棉毛裤,保暖内衣,恨不得披双被子出门,或者永远呆在被窝里……
上海的交通
上海人口总数排名第二,但是按照人口比例来计算的话,上海的交通在全国排名第三,不仅有地铁,还有悬浮列车。1上海有大转弯和小转弯,刚开始来的时候听不懂,后来才知道大转弯是左转,小转弯是右转弯。2上海的路名很多都是地名,南京路、河北路、河南路、哈尔滨路等等,特别好记还亲切,尤其是去到以自己家乡命名的那条路,多少能解点思乡之情。3上海无轨电车开始运营于1914年,是目前世界上持续运营时间最长的无轨电车系统,至今在老式的上海话中还有一个叫“开无轨电车”的俗语,意思接近于北方话里的“满嘴跑火车”,指人讲话不着边际。4地铁3号线和4号线有一段共用线路,我刚来的时候被弄晕了,问了好几个人才整明白。地铁10号线分叉,来了一趟方向对的车,我上去后才发现不到虹桥站,因为我压根没想到地铁线还会分叉。5上海的公交车线路来去路线不是一样的站点,所以坐公交车出行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站点,不然很容易耽误事。6公交站的公交线路信息旁边一般会有一个二维码,用微信扫一下也可以得知本站公交到站时间7在上海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可以用交通一卡通,可以搭乘巴士、地铁、出租车、渡轮等,这种卡可以在地铁站内购买和充值,也可以在便利店内充值,非常方便。8上海的豪车特别多,但是好多豪车挂的却是沪C的牌照,沪C虽然也是上海的牌照,但是权限却与沪A、沪B大相径庭,但凡外环线以内,沪C的牌照是全年365天限行的,还不如一块外地的牌照!
9上海车牌被誉为最贵的铁片,一张沪牌要近十万块,若以质量计,可比等重的黄金!
10来到上海一定要去南京路坐一下“铛铛车”,体验一下老上海的感觉。
上海的收入
来了上海才知道其实决定收入的本质还是你所创造的价值,上海并不是所有人都收入很高。在上海做餐厅服务员或保安,月薪在3500-4000元。普通的企业员工,月薪在4000到6000元。体力劳动者如木工、电工,大概每天450元。
很多看似高大上的职业,工资水平也是比预想中要低得多:比如四大的会计,工资也就只有10000到15000元每个月;5年以内经验的新人工程师,工资只在6000到10000元的区间内。只有那些资历够深、职位够高、技能够出众、在职场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才能拿到更高的工资。IT行业的资深程序员,年薪在30-60万,经理年薪在40-80万。
上海的收入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况且上海的物价水平相比其他城市还高出不少!
上海的住房
上海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十大城市之一上海是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在中国排名第二。上海是国际大都市,面积约63405平方千米,却居住着常驻人口248709万人,在这样一个人口密度很高房价贵的城市,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实属不易。在上海可以看到很多弄堂,很多老上海人童年都是在弄堂里长大的,厨房和卫生间是公用的,空间狭小,使得弄堂里的上海人早早地学会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遵守秩序,尊重私人空间。
上海的人文方面
1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以浓油赤酱为特色(油多味浓、糖重、色艳)。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这对比较喜欢酸辣和咸的我来说确实很难享用。2上海人一般不会邀请别人去家里做客,如果聚会的话会选择在外面。3上海文化中有两句话,一句是“扲得清”,一句是“捣浆糊”。扲得清,就是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听的不听。捣浆糊就是该和稀泥的时候,要会和稀泥。4上海人最不关心别人的隐私,也不希望别人问自己的私事。5许多大型商场,酒店,很反感穿着不雅的客人,随地吐痰乱扔烟蒂等行为被视作很不文明很土的举动。6地铁在上下班时段很拥挤,许多外地来沪的客人不熟悉,往往会站在门口,或者大包小包没注意放好,挡住上下客流,也会被鄙视,这点其实注意一下就懂了。
7朋友来上海,带他们去大学转转其实是很不错的选择,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等,风景都不亚于各个景点。
8不用去刻意学上海话,这座城市才不会因为你不会说本地话而欺负你。
9复兴中路和思南路一带,坐落着法国式、英国式、德国式、西班牙式等风格各异的成片花园洋房别墅,开阔的花园,绿色的草坪,高大的乔木,令人惊羡,走在那里像在欧洲小镇一样。
10在滨江大道,来一杯饮料坐看江景,吹风的感觉更好,特别是快日落的时候去看,很有情调。
11在南浦大桥浦西公交枢纽站,感受上海最美公交车站。每当樱花盛开之际,一阵春风拂过或者车辆穿行过,怒放的樱花笼罩站台,花雨纷飞,车站也变得浪漫而温情
12永康路,那条最小众最文艺也最上海的情调之街,路上全是各类的酒吧、咖啡馆和西餐厅, 放眼望去八成客人都是外国人,在这里气氛很open,你可以随性的选择做你自己
13新江湾湿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全、难度最高、施工质量最好的永久性极限运动公园,喜欢极限运动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14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会比上海有这么多丰富精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这里有免费的讲座,艺术展,画展,社会活动,非免费的音乐节,音乐会,演唱会,话剧,科幻展等等,还有纯娱乐性质的coo n,撕名牌,密室,主题鬼屋,轰趴等等,总之,来到这个城市,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最好经常去参加一些类似的活动。15上海人对待各自生活的心态心情相对平和,钱多钱少一样淡定生活,知足常乐。16上海的生态环境相对优越,社区、街区、市区绿色充足,气候冬夏秋冬四季分明,宜人宜居人人适宜。17上海人的各类生活有着很好的保障,经济收入在国内相对较高,各类娱乐文体设施较全,享受城市安全感较强,小有娱乐老有所乐,幸福指数一也许正是因为以上各种原因,上海人的寿命才会达到全国第一吧,可见人文环境是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
来了上海才知道的一些事
1节假日就不要在外滩附近问路了,这个时候在外滩,遇到本地人的几率很小。2未婚不待嫁的男女青年礼拜六早上不要误入人民公园,去了你就懂了。3办一张公交卡,很有必要的!公交换乘优惠,地铁9折,这是你抵达这个城市每个地方的必备神物。4公交车如果重复放“请小心自己的物品”的时候,说明车上有小偷。5星巴克是抢不到插座的,快餐类的插口都是在天花板上的,如果刚好要吃饭,进餐厅请服务员帮你在柜台充电;不然可以找商场服务台,让客服帮你一下。6市中心有些大楼的天台,其实是可以上去的哟!只要坐电梯到顶楼从安全出口出去就好了,景色很棒!7和上海的老阿姨打好交道对自己很有好处的,她们是一种很奇妙的存在。8年轻人可以选择住的高一点,上海的空气湿度大,底楼的东西容易霉。9上海的道路基本都是横平竖直,对于路痴来说也很好认。10在上海买东西,不管是商场还是小店,都可以习惯地问问有没有优惠或折扣,问了还经常会有。
11上海是个快节奏的城市,为人处世都要留个心眼。
12换乘要注意,不要迷迷糊糊的,有的线路,对面的车不一定是相反方向列车的。
13那种看起来臃肿不堪的加绒起居服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幸福——魔都的冬天太难熬了。14如果坐地铁到市区,请一定要在地图上查好哪个口出,有的地方两个口之间是不能从地面上穿过,出口不对,有时候会耽误很多时间的。15一些老街道逛起来很有感觉,不谈历史,光是满街透不过阳光的大树就让人很喜欢。
16上海人喜欢用硬币,也随手携带硬币,基本不怎么喜欢用纸币。
17上海人口中的馒头,有一半可能是肉包子,而且是只有肉没有菜的纯肉包!粽子、汤团、月饼馅料都是肉。
18很多城市过了9点,一切静息。而在上海,过了10点之后,夜生活才真正开始。
19这座城市太大,发展太快,大到快到没有人能完整记住上海的路,所以到了上海你会发现导航的重要性。20想要看病的话必须要先做预检!每个医院都有预检台。那里的护士都是有经验的老护士,至少比你了解情况,所以必须要预检。预检完才能去挂号。
上海值得推荐的景点
1外滩外滩是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江西岸外白渡桥至金陵东路之间的步行观光带,是最具上海城市象征意义的景点之一,万国建筑群、浦江夜景是这里最具魅力的景观。外滩全长15公里,由南向北漫步,左手边是宽阔的中山东一路,路边一字排开着数十栋风格迥异的外国建筑;右手边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江上巨轮穿梭,江对岸则矗立着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摩天建筑。到了夜晚,浦江两岸霓虹齐放,适合与爱人漫步在外滩,感受着“不夜城”的韵味与浪漫,而夏季的外滩江风阵阵,更是乘凉的好去处。
写在最后:
这些就是我在上海的真实经历和感受,上海寸土寸金,作为一个外地人在此想安家落户真的是很难,煎熬了几年之后,我还是离开了这个繁华的城市,回到了老家东北,但是上海永远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如果是你,你会继续留下来打拼吗?
高考后我选择去上海读大学,和上海女友相处四年最后还是分手了,感觉外地人想娶上海姑娘比登天还难。离开上海时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回去,可是每次出差路过那里,脑子里还是有满满的回忆。
印象里的上海
没去上海之前对那里充满渴望,上海的符号不外乎外滩的十里洋场、十六铺码头的喧嚣、以及穿着旗袍的女人。真正身处这个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我觉得既真实又梦幻,我感觉自己身处其中,又游离其外,我每天都在熟悉它,但我又不得不每天都去重新认识它。上海的城市形象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被赋予着时代的烙印,也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对它欲罢不能。
上海见闻
1上海人的腔调让人着迷,这是外地人永远也学不来的。影视剧里的上海女人永远都穿着剪裁得体的旗袍,化着精致的妆容,风华绝代,雍容华贵。现在的上海女孩虽然不穿旗袍,却透着一股精明与灵气。上海的男人同样着装讲究,生活有品,人们把那些阅历丰富,收入不菲的上海男人称为“老克勒”,他们消费前卫、懂得休闲,又能引领潮流,这些成熟又略带雅痞的摩登“老男孩儿”,永远皮鞋铮亮,头发一丝不乱,喜欢喝着咖啡和你聊一聊人生,刻在骨子里的优雅和考究,让他们卓尔不群,这样的上海男人实在魅力十足。
2上海男人上海男人很有担当,我认识的上海男人都挺“爷们儿”,并不是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斤斤计较,小家子气。他们对老婆真的很好,他们可以容忍老婆的一切无理取闹,我觉得他们不是怕老婆而是真的很爱老婆,上海男人拿着公文包上了职场,全都是精英,下了班围上围裙就是家庭主夫。洗衣、修灯、通马桶,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最重要的是烧得一手好菜。3上海人排不排外?许多人说上海人排外,不喜欢外地人,其实我觉得他们只是不喜欢没有素质的外地人,他们只是希望外来人遵守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地域文化,我觉得这无可厚非。4上海人才济济在这里你可以真正体会什么叫“渺小如尘埃”,街上永远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月薪一万在我们老家可以牛气冲天,在上海根本不算什么。
5低调就是有腔调上海人说话总是斯斯文文、轻声细语,他们都挺低调,他们觉得低调才是有腔调。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上海的扫地阿姨或者开出租的爷叔,他们可能是包租婆、包租公,手里握着好几套房子,做司机或者清洁工只是副业,收租才是主业。6上海人做事很懂分寸,与人交往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感。他们不会轻易麻烦别人,因为他们不喜欢欠别人人情债,他们也绝对不会轻易给别人承诺,大多数上海人很有契约精神,一旦答应的事情就会规规矩矩地做好。工作中和上海人打交道很愉快,他们喜欢“先小人后君子”,把丑话说到头里,一切按照合同执行。7坐着公交看上海在上海市区坐公交车真的很划算,两元从头坐到尾,一定时间内换乘其它公交车辆,车费还可以折半,1元搞定。周末的时候坐上一整天的巴士在城市穿梭,可以看到淮海路的法国梧桐,外滩的万国建筑群。
8上海人的方向上海人一般不会用东西南北标识方向,他们更喜欢说左右,上海的道路也缺乏方向感,你和上海人问路他们往往会说:“从这里朝右走,过两条街再朝左转弯,就到了。”而且上海人把左转弯称作“大转弯”,右转弯称作“小转弯”。9上海的路名很奇怪南北方向的路常以中国的省名命名,比如河南路、四川路、西藏路、福建路,东西方向的路常以中国的市名命名,比如福州路、南京路、北京路、延安路等,这很符合这座包罗万象的城市的特征,这些路名也让许多外地人有了莫名的亲切感,但是奇怪的是好像没有安徽路,不知道为什么。10上海的弄堂狭小逼仄,繁杂拥挤,这些九曲十八弯的弄堂是上海的名片。即便是祖孙三代一同住在50㎡的屋里,上海人依然要住得有“格调”。小小的空间被分隔得厅是厅、阁是阁,而且一定要养上几盆花,再弄个鸟笼。弄堂里的人“夏天乘风凉,冬天孵太阳”,他们的生活很惬意。
11寸土寸金的上海让上海人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同时也给予了他们一种优越感。许多人觉得上海人很矛盾,因为他们既小气又爱面子,朋友来了喜欢去好一点的饭店请客,但买菜时必定会讨价还价。我倒觉得这样不错,对他人要保持体面,对自己要精打细算,这样日子才会有滋有味。我觉得霓虹灯背后的上海市井生活,是真实的,也是精细的。12上海人有点小资格调他们做菜、喝茶、喝咖啡都一板一眼,很讲究,做什么事都很有仪式感,哪怕吃一个橙子,也会仔仔细细去掉筋络,放在金边描花小碟子里用细牙签来吃。他们看不惯外地人把日子过得粗糙,其实这无所谓对错,只是习惯不同而已。13每一个来上海的人必定要去的地方一定是外滩。沿着南京东路感受上海的繁华,隔着黄浦江看看上海的地标建筑——东方明珠,才算是真正地来过了上海。
14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地方的建筑可以如石库门那般厚重。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都是老上海们的记忆。15去了上海惊喜地发现“百乐门”居然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最有名的明星、最时髦的男男女女全都来过这个号称“远东第一乐府”的舞厅,如今它的存在让人们想起许多你侬我侬的美丽故事。
16上海人很有人情味,不过她们却似乎不善表达。弄堂里的老太太会不厌其烦地教育初来乍到的外地小姑娘,要踏实本分,不要被花花世界迷了眼,满是责备地口气其实包含的是满满宠溺,如果你不好好听她的训斥,她一定会不满地说“侬晓得伐!”房东太太可能会准时登门来向你要租金、水电费,一分都不能少,可是她也会在你临出门前提醒你今天可能下雨,最好带把伞。我觉得上海人很拎的清,什么事都装在她们心里,她们看得无比通透,记得无比清晰。
17上海的生活成本真的没有传说中那么高,省一点花每个月4000块钱还是可以活下来的。在上海一个偏僻的弄堂里租一间房子房租每月只要1200元,而且弄堂里的小吃都很正宗,早餐十块钱完全可以搞定。百年老店里的人气小笼,老上海人最喜欢的笋汁烧麦、24年一直都卖3元12个的小馄饨,还有酥皮焗叉烧包,街边的热卖葱油饼……你可以每天吃得不重样。出门坐公交车和地铁都很方便,还有遍地的共享单车,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花不了多少钱。当然,打车除外。18去了上海才知道原来沪C车牌虽然是上海牌照,却不能驶入上海市区。19感觉身边的许多上海人都是丁克一族。有一次看了一个报道说上海超过70%的女性想当丁克一族,上海女孩儿都挺有个性的。
20上海人对新事物接受很快。上海人见什么都会非常好奇,尽管会品头论足但是还是会迅速接受,所以上海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为上海人带来不同的文化、饮食、气息,使上海人眼界开阔,引领潮流。21上海的相亲角真的很热闹。去那里的基本没有年轻人,只有一些父母会来此处物色未来媳妇、女婿。那里的围栏上,树枝上都挂着大小各异的纸条,上面写着相亲者自身条件,这些父母定的标准非常高,户口、薪资都有要求。所以,想娶到上海姑娘真的有点难,起码我是没有一项达标的。22上海话很好听,呆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听懂,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说,老上海人把消防队叫救火会,火柴上海人叫自来火或者洋火,这总让人想起过去的历史。23上海有一条甜爱路,仅600米长。传说牵手走过这条小路的情侣可以获得永恒的爱情。马路两侧有“爱情墙”,刻着28首中外著名的爱情诗篇。我们去了,可惜最后却没有和她走到最后,可能是有缘无分吧!
写在后面的话
上海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都市,在那里你可以体会你侬我侬吴语的软糯,也能见识灯红酒绿的熙熙攘攘,她不仅仅有高耸的现代化楼宇,更有一个世纪前的城市风貌,它充满着无限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往。上海人不是不喜欢外地人,而是不喜欢没有素质的外地人。上海人个个都很有腔调,他们什么都可以欠,就是不喜欢欠人情,不要小瞧上海的扫地阿姨或者开出租的爷叔,因为他们可能是土豪。去了上海,可以爱上了那里的弄堂、旗袍街、本帮菜、石库门、外滩,但是不要爱上那里的姑娘。
结束语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不对,也许当初再坚持一下,就可能留在上海,不过感觉外地人想在上海扎根真的不容易。看过的朋友,你去过上海吗?你觉得外地人能够融入上海吗?去过那里之后,你是留下了,还是离开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上海是座干净的城市,人们也很爱干净。在上海菜店买肉,如果你让摊主给你直接绞肉馅,他们都会先把整块肉用流动的自来水洗一下,然后再放到机器里绞成肉馅。绞肉馅的机器同时也能切成薄肉片。我嫌切肉麻烦,每次都是让摊主直接帮切好,如果买骨头,他们也会直接给剁成小块。这样回家烹饪时,就方便多了。这种洗肉的方式我在北方没有见过,你们那里的摊主会这样做吗?
上海有一些小型的连锁超市,如全家,罗森等超市。主要销售一般便利店常见货品,如饮料、零食、关东煮、盒饭(便当)、热咖啡、办公用品等。关东煮和盒饭都可以现场加热,有些店还会有座位,可以坐在店里吃,很方便。在这里吃一顿饭,要比在其他的餐饮店里消费经济一些。对了,上海很多地铁站里也会有全家超市。一些年轻人会在上下班的路上,直接在这些店里买了早晚饭。
乘坐地铁时听人议论过上海地铁站里的广告。这些广告在列车行驶时可以连续播放,就像看电视画面一样。假如是一条鱼的广告,它就会随着地铁前进在隧道里游啊游。这也算是大都市的一个特色吧。上海的地铁四通八达,是出行的最佳选择。平稳快速,关键是不会堵车。如果不开车,从浦西到浦东,地面上要乘渡轮。但是乘坐地铁就可以直接到达。
《全部都给你》是由独壹不贰ONO作词、作曲,DragonPig、Dom.T、Ryan.B、DJBaker、SEVENTANG、HAMY、CLOUDWANG、狄迪(D-DAY)、JKLEE、GOLDCHAIN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于2018年02月12日。歌词如下:龙猪DragonPig:独一不二在一起恭祝大家新年行大运阖家团圆万事兴我们一起带上好心情国风Dom.T:祝所有亲朋好友新年好运来身体健康没有烦恼发大财rolexgoldchain带回家奔驰宝马开回家相爱的人每天都像在度假永彬Ryan.B:大姨大姑妈我真的想你外甥女儿我把红包给你大舅二舅我陪您喝到底祝您打麻将把把大四喜DJBaker/SevenTang:买gucciversace法拉利大吉大利恭喜新年发财去斐济迈阿密大巴黎我们一起我们一起何美延HAMY:独一不二在一起恭祝大家新年行大运阖家团圆万事兴我们一起带上好心情希望能把欢乐给你幸福给你好运都给你希望能把吉祥给你如意给你祝福都给你CLOUDWANG:WooYahSTARBOYWANG祝你新年快乐(uh)带上所有兄弟姐妹为你祝贺(what)新的一年大家钱包都不空了别忘了好好工作还有学好功课Yeah狄迪DDAY:从南方到北方从西藏新疆横跨川渝黄浦江56个民族家人们吃嘛嘛香麻辣的火锅小心烫过年了吃多不长胖吃过了龙虾鲍鱼还是家里的饭菜香JKLEE/国丞GOLDCHAIN赚不完赚不完赚不完财源滚滚八位数的存款花不完花不完花不完买车买房买牛买羊独一不二ONO全体:独一不二在一起恭祝大家新年行大运阖家团圆万事兴我们一起带上好心情希望能把欢乐给你幸福给你好运都给你希望能把吉祥给你如意给你祝福都给你DJBaker:买gucciversace法拉利JK:赚不完赚不完赚不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zhixing.net/iwc/23/339439.html